春分过后,兰江乡波江村的田坎边上陆续冒出只有小拇指大小、表面长着茸茸白毛的细叶,这种草叫佛耳草,又被大家称之为清明菜。记者见到杨奶奶时,她正在田坎边上摘清明菜,她告诉记者,这就是一会用来做清明粑的重要食材。拎着满满一袋清明菜,杨奶奶迫不及待地就带着记者回家做清明粑。放好满满的一盆水,她将清明菜倒入水中清洗。
待清明菜洗干净后,将其放在漏盆里滤干水份。趁这会功夫,杨奶奶便去准备粘米粉和糯米粉,杨奶奶的婆婆一把年纪了,也没闲着,帮着杨奶奶又是洗蒸笼又是生柴火。其它准备工作就绪后,厨房里传来了剁菜的声响,一大盆清明菜被杨奶奶剁碎后只剩一小坨,屋子里也顿时有了一股淡淡的青菜香味。她拿捏着比例在盆中一勺一勺地加入粘米粉和糯米粉。
杨奶奶不时往盆里加水,用手不断揉搓,原本白白的粉末和盆里的清明菜末混在一起,渐渐染上了绿色,待盆里的面团不粘手,将纱布沾上水铺在蒸笼上,便开始捏面团。一个个面团捏圆拍成巴掌大小整齐地放在蒸笼上,一会儿工夫,一大盆面团就变成了蒸笼上的一个个大小一致的粑。
粑做好后往大锅中倒入水,将蒸笼放入大锅中,盖上盖蒸煮。白茫茫的蒸气中,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迫不及待地盼着揭开锅盖的那一刻。半小时后,清明粑伴着浓浓的青菜香味出炉了。果不其然,一个个白色的粑摇身一变就成了绿色的清明粑,吃着热腾腾的清明粑,香糯爽口,回味悠长。
时过境迁,清明粑这种特色小吃,已经不仅仅是祭祖的意义,它包裹的更是春天与故乡的味道。(尹明 李洋源(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