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资讯 » 正文

魏光华:用宁乡花猪“拱”开“致富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0  来源:常宁手机报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被誉为湖南“三宝”的“宁乡花猪”,早在1981年就被国家标准总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级优良地方品种,它成了全国三大地方优良品种中首个被确定的生猪标准。“宁乡花猪”从断奶至出栏一直沿用传统的绿色生态饲养方法,不添加任何生长激素,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被誉为湖南“三宝”的“宁乡花猪”,早在1981年就被国家标准总局正式确定为国家级优良地方品种,它成了全国三大地方优良品种中首个被确定的生猪标准。“宁乡花猪”从断奶至出栏一直沿用传统的绿色生态饲养方法,不添加任何生长激素,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常宁市烟洲镇良和村的魏光华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然带上妻子返乡创业、攻克万难,一手创建光华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生态种养之路。

  迎难而上,深山中造猪舍

  2014年,魏光华带着妻子返回烟洲镇,下定决心养殖“宁乡花猪”。如何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夫妻二人在猪舍选址、猪舍建设、排污通风管道建设上着实下了一番细功夫。为了解决猪舍刺鼻异味的问题,夫妇俩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将猪舍定址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并且严格遵循“建‘舍’先除‘污’”的原则,先设计建设好排污通风系统再建猪舍,确保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持稳。

  猪舍定址在深山,“三通一平”成了一项消耗巨大的工程。据魏光华妻子回忆,“修路拉电线时,我们整天在荆棘灌木里摸爬滚打;新路铺砂石,下雨天被货车一轧,就被泥巴‘吃’进去了,还得重新铺,一铺就是好几十万元,不是铁了心搞养殖,真就半途放弃了”。

  

  生态饲养,保护山林环境

  猪场建成后,魏光华夫妻二人就开始探索绿色纯生态饲养模式,开垦荒地30多亩种植红薯,但是他们所种的红薯只为割藤发酵加工或者制成熟食饲料。为此夫妻二人把这块红薯地视若珍宝,施肥浇灌从未停歇,保证了每15天就能割到修长肥美的红薯藤。

  记者采访时,魏光华揭开正在发酵的红薯藤缸,捧出一捧正在发酵的红薯藤,腐化的红薯藤竟没有一点腐臭的味道,反而平添了一股红薯叶的甘香。整缸发酵的红薯藤拿出来加入米糠加工,厂房里顿时弥漫了宜人的、自然的清香,仿佛置身于田垄一般。

  

  扩大规模,带领乡亲致富

  魏光华告诉记者,每头花猪的纯利润可达500元左右,目前市场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可创造近700万元的收益。

  魏光华夫妇还积极吸纳当地贫困户劳动力,以大工每日170元、小工每日130元的待遇解决当地贫困户劳动就业。同时,还带动当地11位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包括3名贫困户、1名五保户,并免费教授他们养殖技术和营销方法,让“授人以鱼”变“授人以渔”。

  据了解,魏光华准备明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吸收更多村民和贫困户加入,让宁乡花猪“拱”开村民们的“致富门”,带领更多村民奔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廖常建、易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2021114562号
国联商务网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