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贫困地区普遍采用广种薄收的粗放作业方式,“春种一袋子,秋收一抱子”,有的年份甚至颗粒无收。靠天吃饭,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由此形成了“低投入、低回报”的思维习惯。在过去,这是不得已而为之。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牧业在贫困地区的推广普及,科技颠覆了传统生产方式,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
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性质,要想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必须加大投入,包括现代化农业设施、现代化农业机械、现代化农业技术等。尤其是设施农业,通过一定的设施和技术改变传统农业耕作规律和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产量。我们冯湾村有种硒砂瓜的传统,过去投入很低,播种后基本不管了,成活率不高,产量也很低,卖不出什么价钱。2006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家换了种法,种瓜要压砂,还要覆膜,投入大,收入也高,正常年景每亩地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比种小麦等粮食作物高出十几倍。近3年来,我们开始推广拱棚硒甜瓜,这个投入更大,要建大棚,要买滴灌设备等,但产出也更高,平均每座拱棚收入6000元,占种瓜家庭总收入的80%,成为冯湾村第一产业,有力促进了脱贫致富进程。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其农产品的市场大都在外地,有些农产品销往东南沿海大中城市和中国港澳地区,因此农产品光有产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过硬的质量和鲜明的特色,这就需要加大投入。近3年来,鉴于陕甘宁等地西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村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型拱棚种植硒甜瓜。为了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加大投入,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对肥料进行改造,用清油拌油渣和玉米粉做肥料,以提高土地肥力和防治病虫害,一亩地仅肥料投入就有1000元左右。在贫困地区,清油、玉米都是人吃的,如此投入超出大家的想象。但种出的硒甜瓜品质好,香甜可口,绿色无污染,市场价一直稳定在每公斤6元,最高时达到了每公斤20元,平均每座拱棚收入6000元,实现了优质高价和产品畅销。
当然,并不是投入越多就越好,发展扶贫产业要算准经济账,扶贫工作开展这些年来,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都在与“低投入、低回报”思维习惯做斗争,很多人从不敢投入,到贷款发展产业,到再贷款扩大生产规模,进行产业升级,实现了脱贫致富。
村民们敢投入了,在银行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冯湾村村级互助担保基金,按照1∶10的比例放大,为105户贫困群众发放贷款370万元,用来发展脱贫产业。2017年冯湾村人均收入7851元,压砂地达到1.2万亩,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目前,冯湾村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4户1028人,随着脱贫产业的发展,我们有信心到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