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知识 » 正文

水稻负泥虫综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8  浏览次数:55
核心提示:在水稻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害虫的侵害,负泥虫则是其中一种。目前这段时间是水稻负泥虫的主要危害时期,也是重要的防治时期,下面本文就来分享一下水稻负泥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在水稻过程中会受到各类害虫的侵害,负泥虫则是其中一种。目前这段时间是水稻负泥虫的主要危害时期,也是重要的防治时期,下面本文就来分享一下水稻负泥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水稻负泥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7-4.6毫米,体宽1.6-2.2毫米。头、触角、小盾片蓝色或接近黑色。前胸背板、足大部橙红色。鞘翅深蓝色并带金属光泽。体腹面黑色,背面光洁无毛。头、触角和体腹面被金黄色毛。头具刻点,头顶后方有一纵凹,触角长度达体长的1/2。前胸背板长大于宽,前后缘接近平直,两侧前部近于平行,中部以后收窄,基横凹不深,正中央有一短纵沟,横凹前微隆;刻点较密,其凹处更为明显,中纵线有2行排列极不规则的刻点;小盾片倒梯形,表面无刻点。鞘翅两侧缘近平直,肩胛内侧有一浅凹;刻点行整齐,基部和末行刻点较粗大,行距平坦;小盾片刻点行整齐,有3-6个刻点。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幼虫近于梨形,背面明显隆起。

二、水稻负泥虫危害症状

该虫主要发生在水稻幼苗期,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沿叶脉取食叶肉,造成许多白色纵横条纹,受害重的稻苗枯焦、破裂,甚至全株枯死。

三、水稻负泥虫生活习性

成虫喜阴凉潮湿环境,早晨有露水时及阴天活动最盛。越冬成虫出蛰后交尾,可产卵多次。卵产于叶片正面距叶尖约3厘米左右处,少产于叶鞘及叶背,每雌每次产数粒至10多粒,沿叶脉排成两列也有散产,一生可产卵数十粒至100多粒。新成虫当年不交尾产卵,取食水稻后即陆续向田边迁移找寻蛰伏场所,成虫的迁移还可借水飘流。幼虫于清晨有露水时很活泼,集中于稻叶正面及叶尖,阳光强烈时则隐蔽于背光处。幼虫除了蜕皮前后外,经常背负粪块。老熟幼虫将排泄物除去,爬到适宜处吐白色胶状物作茧藏身其中,约经2-4天即化蛹。幼虫期11-19天。

四、水稻负泥虫发生规律

水稻负泥虫每年发生1代,多发生在山区、丘陵区,尤以山谷、山沟稻田发生多,以成虫在稻田附近的背风、向阳的山坡、田埂、沟边的石块下和禾本科杂草间及根际的土块下越冬。自5月上旬起成虫迁入稻田危害,5月下旬产卵,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幼虫危害盛期,经15-20天,老熟幼虫在叶片或叶鞘内作茧化蛹,7月上旬羽化成虫,8月上旬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

五、水稻负泥虫防治方法

1、清除害虫越冬场所杂草,减少虫源。

2、适时插秧。不过早插秧,尤其离越冬场所近的稻田更不宜过早插秧,以避免稻田过早受害。

3、扫帚扫虫。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扫虫。

4、药剂防治:选用以下任一药剂兑水常量喷雾:90%晶体敌百虫每亩100-150克;80%敌敌畏乳油每亩100-150毫升;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50-75毫升;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每亩2-4克;48%毒死蜱乳油每亩50-75毫升。

本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更多相关资讯请访问中国农产品网www.gl35.cn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2021114562号
国联商务网行业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