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通知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党的“三农”理论政策的创新和发展。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融合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实施推进行动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强调,要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建设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融合发展体系。力争到2020年,主体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明显提升,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完善,建成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园。一是落实政策引导融合。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产业兴村强县和融合发展项目,扶持一批融合发展主体。二是创业创新促进融合。以返乡下乡人员和企业家等为重点,通过创意大赛和成果展览展示等活动,选拔培育一批创业创新标杆。三是强化产业支撑融合。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加工业引领带动能力。四是完善机制带动融合。支持企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融合利益共同体。五是加强服务推动融合。提供政策咨询、融资信息、人才对接和信贷服务等公共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强化推进行动的保障措施。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重点任务、进度安排、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二要强化典型带动。推介一批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工业和休闲旅游的典型模式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要强化指导督促。加强对市县的指导,及时对相关工作进行跟踪了解、总结评估。四要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融合模式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短板犹存
近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产业融合快速推进,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突出亮点。
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统计,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4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档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6200亿元,同比增长25%,年接待游客23亿人次,占全国旅游接待游客总量的43%;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
不过,严鹏程也坦言,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加速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他说:“比如,协同推进机制尚不健全,中央和地方之间、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仍有待加强;要素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支撑仍不到位,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人才缺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紧密,农户不能充分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仍然不高,不少农村产业融合企业数量小而散,农产品加工深度不足,产品质量和档次有待提高,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
严鹏程表示,各方面关注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工作从2017年10月开始启动,经过多轮修改完善,目前已形成送审稿,将在会签有关部门后,尽快按程序上报国务院。即将出台的这个规划,将对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作出具体安排。同时,将会充分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作用,共同研究重大问题,协同解决突出难题、完善相关政策,形成部门工作合力。继续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指导各地抓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年内认定首批100家示范园。启动第二批示范园创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建成300个示范园。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非一日之功
在政策的指引下,农村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日可待。但是,在不少专家看来,在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还是有很多。不仅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紧紧扭住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主体共享等关键,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载体,做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三链重构。
国都证券农业分析师赵博时表示,要推进农村以二三产业融合,必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引领,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实现产业范围扩大和就业增收渠道增加。推进产业链相加,通过加工带动,让农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通过休闲旅游带动,让农业隔二连三或接二连一,向前后延伸。推进供应链相通,通过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进而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前后相应、上下衔接的庞大产业集群。
赵博坦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要大力支持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将农业发展由单纯依靠人力、地力、畜力、机械力和单纯依靠生产环节发挥作用转变到依靠资金、技术、管理、设施、装备、企业、企业家等多种要素协同发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上来,切实破解一些地方存在的农户松散、土地零散、资金闲散、市场分散等现象和问题。同时还要支持能够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支持休闲农业聚集村合作组织、休闲农园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要科学合理确定财政补助比例,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组织成员,使农民参与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分配。
长效机制须保持
在赵博看来,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体系的长效机制,也是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一。赵博说,要有相应的组织载体和融合模式,搭建组织载体,创新融合模式,构建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打造产城(镇)融合型、农业内部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种功能拓展型、新业态向农业渗透型、园区前延后展型等多种类型。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各种融合模式,让农民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
据不少专家表示,。切实加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指导、政策创设和落实、科技创新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创建等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发改、财政、工信、国土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支持粮食主产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区、“老少边穷”地区、加工业优势区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要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主要依托,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建一批体现“三化一体”(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网络)和“三区互动”(农区、园区、城区互动)特点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各级农业部门采取多种策略,通过各类创业、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通过各级政府的加油助力,最大限度地放大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和辐射效应,把美丽的盆景串成亮丽的风景,使产业融合的星星之火在我国广袤农村形成燎原之势,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新动能。